韋馱.伽藍-菩薩神佛像高:一呎六。材質:樟木。雕刻工法:全錦花二度漆


伽藍菩薩


「伽藍」是寺院道場的通稱.


「伽藍神」,就狹義而言,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;廣義而言,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.依《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》所說,護僧伽藍神有十八人,即美音,梵音,天鼓,巧妙,歎美,廣妙,雷音,師子音,妙美,梵響,人音,佛奴,歎德,廣目,妙眼,徹聽,徹視,遍觀,合稱為「十八伽藍神」.



中國自唐,宋時,禪宗道場已有供奉伽藍神的風俗.《釋氏要覽》雲:「寺院既有十八神護,居住之者,亦宜自勵,不得怠惰為非,恐招現報耳.」然而世界上的伽藍道場無數,如何只有十八神而能遍守護呢 該書又雲:「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,即是分任守護也無妨.



在中國的佛教中,常以關公(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)為伽藍神.相傳隋代天臺宗的創始者智者大師,有一次曾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,於定中聽見空中傳來:「還我頭來!還我頭來!」的慘叫聲,原來是關羽的頭被敵人砍下來,其憤恨不平,到處尋找自己的頭.智者大師反問:「您過去砍去他人的頭無數,您今日怎麼不去還別人的頭 」並為其講說佛法.關羽當下心生慚愧,而向智者大師求授三皈五戒,成為正式的佛弟子,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.從此以後,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,就與韋馱菩薩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.



在道場裏每日的早晚課誦中,都會誦「伽藍贊」: 伽藍主者,合寺威靈,欽承佛敕共輸誠;擁護法王城,為翰為屏,梵刹永安寧.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護教的殊勝功德.




 





韋馱


相傳在釋伽牟尼涅磐之後,眾位天神準備火化釋伽牟尼佛的遺體,收取佛陀的舍利子來建塔供奉。就在這個時候,天神帝釋天手持著七寶瓶來到現場,向眾位天神說,釋伽牟尼佛原先曾答應給他一顆佛牙,在天宮建造塔寺供養,所以,帝釋天必須先取下佛牙。就在帝釋天說話的時候,一個羅刹鬼正好躲在帝釋天的身旁。他乘人一不注意,盜走了佛牙舍利。羅刹鬼以為自已的舉動人不知,鬼不覺,然而卻被站在一旁的"神行太保"一韋馱大將發現了,只見韋馱大將奮起直追,一下子就把羅刹鬼給捉住了,還完好地取回了佛牙舍利。所有天神看到這裏,不禁對韋馱的神勇讚歎不已,都說韋馱大將能夠驅邪除魔,具有保護佛法的威力。
護法天尊,善走如飛



韋馱,梵名SKANDA,巴厘名KHANDA,又稱韋將軍、韋天將軍,原來是婆羅門教的戰神,有六頭十二臂,手拿弓箭, 騎孔雀。崇拜韋馱的信仰最初流行在南印度,五世紀後傳到北印度,被大乘佛教吸引為伽藍的守護神,是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,位居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。



韋馱生而聰慧,早離塵欲,後來皈依佛門,修清淨梵行,成為護法天神。傳說唐朝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,說到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,從而感得他現身護法,身著甲胄,合掌而立,寶杵橫放臂上。從此以後,中國的道場中便開始立有天將軍身的韋馱菩薩像。



韋馱 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,以 如飛著稱。所以韋 通常是立于天王殿彌 佛的背後,面對大雄寶殿,兩眼注視 大雄寶殿前面的靈 ,守護靈 內的佛 與舍利子,以防 魔前來偷盜。另外也保護在寺內的出家人,成為佛教的特 護法神。在新加 的百 古刹蓮山雙林寺的天王殿后,也立有一尊韋馱菩薩的法 ,粉面無須、身著甲胄、肩披飛帶 、手執金剛杵,英氣逼人。



根據經仲介紹,韋馱菩薩是賢劫千佛中的最後一尊"樓至佛"的示現,由此也可以證明"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"的道理。



三洲感應護佛法



韋馱天將雖是四大王的部下,但在佛教的寺院中卻得到特別的尊 。傳統寺院的早晚課中,早課的末尾是祝韋馱儀,唱韋馱贊;初一、十五午供中,除了大雄寶殿、祖師殿、伽藍殿、香積廚之外, 而韋馱殿。韋馱天將為什麼會得到如此的殊遇呢?這是因為,四大天王,又稱"護世四大王",各自衛護東勝神洲、南瞻部洲、西牛賀洲、北俱盧洲四大部洲,堪察民心厚薄,維持社會秩序。而韋馱菩薩發願專門護持佛法、護持道場、護持出家人,北俱盧洲沒有佛法,所以他遊歷東南西三 ,被稱為"三洲感應"。對於正法道場,真心修行的出家人,他是絕對地盡心護持,他的感應故事在中國的寺庵山志中的記載不勝枚舉。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諸羅山神佛工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